2023-05-08

期貨超額保證金在IB可買與該買多少債券?

保守的期貨交易者手中的超額保證金,總會有一部分是每年幾乎都備而不用的,我們把這部分資金稱為極度超額保證金,如果把這部分資金拿來IB買債券的話,最多可買多少債券?最好又該買多少債券呢?


本問題的假設

  1. IB的活存利率與融資利率在未來仍會維持現行的規則(活存與融資利差僅2%)
    • 活存利率 = BM - 0.5%
    • 融資利率 = BM + 1.5%
    • BM = FED隔夜拆款利率
  2. 買入的債券並非冷門的債券,不存在流動性風險(TWS的Bond Scanner裡,Amount Outstanding欄位值大,且Spread欄位值小)
  3. 只買信用風險極低的投資等級債券並分散風險,如果債券又是Senior Secured類會更安全,因為有抵押品
  4. 買入的時機點是升息循環的末端,進一步可以賺取資本利得,退一步也可以鎖住高於平常的利率

註:


最多可買多少債券?

假設極度超額保證金為總資金的10%,以這個資金可買多少債券,會依IB的帳戶類型而異

  1. Margin類型:最多只可買總資金的20%(兩倍幹桿),因為這種帳戶受制於Reg-T保證金的限制,留倉債券最多只有兩倍幹桿
  2. Portfolio Margin類型:最多約略可買總資金的30% ~ 50%(三倍到五倍幹桿),因為這種帳戶沒有Reg-T保證金的限制,且中長天期債券的保證金大多介於市值的20%到30%(如要申請將帳戶類型變更為Portfolio Margin,IB帳戶的資產淨值必須大於11萬美金,且申請後如果資產淨值跌到低於10萬美金,會無法開新倉;申請的地方,如下圖所示)


幹桿買債安全嗎?

假設Portfolio Margin帳戶的債券保證金成數為20%(最大可5倍幹桿),極度超額保證金為總資金的10%,把這部分資金拿來IB買債券,但買進的債券市值卻佔總資金的30%(極度超額保證金的3倍幹桿),如果期貨的Equity Drawdown往下走

  • 當剩下的超額保證金還超過30%時,則相當於這30%的債券全部是現金買進
  • 當只剩10%的超額保證金時,則相當於只有10%的債券是現金買進,另外20%的債券要向IB融資付利息,最後10%現金 > 保證金6%(= 30% × 20%),無須賣債券變現
  • 當只剩4%的超額保證金時,則要賣掉10%(= 30% - 4% ÷ 20%)的債券來變現,而剩下的20%(= 4% ÷ 20%)債券全部要向IB融資付利息

這說明將來有可能要向IB融資付利息,甚至有可能要賣債券變現,這樣安全嗎?

    只要FED降息,且滿足以下條件時

    1. FED降息後利率維持在買入時的水準以下
    2. FED降息後利率<買入時到期殖利率-1.5%

    則不只安全還穩賺不賠

    1. 持有債券時,相較於IB活存利率,有較大的利差可賺
      {利差買入時到期殖利率FED降息後利率+0.5}
    2. 剩餘資金水位低於債券市值時,向IB融資,仍有略小的利差可賺
      利差買入時到期殖利率FED降息後利率1.5%
    3. 萬一期貨需要用到極度超額保證金時,賣掉債券變現,還可落袋資本利得
      粗估獲利=買入時修正後存續期*(買入時到期殖利率-賣出時市場的到期殖利率)


    各種情況的驗證

    以下舉例來驗證各種情況,而這些情況共同的初始條件為:

    • 假設Portfolio Margin帳戶的債券保證金成數為20%,也就是最大可5倍幹桿
    • 極度超額保證金為總資金的10%,買入的債券市值佔總資金的30%(也就是極度超額保證金的3倍幹桿)
    • 買入債券時FED利率為5%(升息循環的末端)
    • 買入時修正後存續期(Modified Duration)為10
    • 買入時到期殖利率為5.2%
    • 買入時當期收益率5.5%

    如果FED利率由5%最後降息到2%後,而此時期貨的Equity Drawdown一直往下走,最後只剩4%的超額保證金時,則要賣掉10%(= 30% - 4% ÷ 20%)的債券來變現,雖然是被迫賣掉來變現,但賣掉時卻可落袋這部分的資本利得(為了方便舉例,假設賣掉債券時市場行情的到期值利率也是2%),則落袋的資本利得粗估約略是32%(= (5.2 - 2) * 10),而另外沒賣掉的那20%債券又可繼續賺利差,因為FED利率為2%,所以此時IB的活存利率會是1.5%(= 2% - 0.5%),賺到的利差為3.7%(= 5.2% - 2% + 0.5%)

    假設時間往前推移到賣掉之前的某一年,期貨的Equity Drawdown雖然曾往下走,但走到極限時還有10%的超額保證金,也就是說IB帳戶的資產淨值只剩債券市值的1/3,此時債券市值的2/3會變成向IB融資,而因為FED利率為2%,所以此時IB的融資利率為3.5%(= 2% + 1.5%),付掉融資利率後,雖然利差會減少,但仍可賺1.7%的利差(= 5.2% - 2% - 1.5%)

    再看另一個極端的情況,假設剛買入債券後,FED利率一開始只降到4%的程度(由5%降到4%),但此時運氣極差(極度超額保證金理論上是備而不用,不該這麼隨便就被碰觸到),期貨的Equity Drawdown往下走,導致IB帳戶的資產淨值卻縮到只剩債券市值的一半,換句話說,債券市值的一半會變成向IB融資,而因為FED利率為4%,所以此時IB的融資利率為5.5%(= 4% + 1.5%),此時融資利差為-0.3%(= 5.2% - 4% - 1.5%),也就是說實質上額外付的融資利息只有0.3%而已


    那最好又該買多少債券呢?

    債券價格會隨利率波動,所以債券也會有未實現損益(利率風險),而此未實現損益會干擾期貨交易的真實績效

    粗估干擾程度(%)=當年度FED最大升息幅度 *目前修正後存續期*債券市值佔總資金比例

    舉例來說,債券市值佔總資金比例為50%,而目前修正後存續期為15,假設今年度FED累計最大升息或降息幅度為2.5%,則今年度期貨操作的真實績效會因此而減少或增加的程度,粗估約略是18.75%(= 2.5 * 15% * 50%
    (如果買進的債券都沒有被贖回,因為凸率會大於零,所以增加獲利的干擾會大於這個值,而增加虧損的干擾會小於這個值)

    這個干擾的確會讓人很不舒服,期貨的交易績效無法真實呈現,但買債券的資金又是挪用自期貨的極度超額保證金,未來仍存在賣債變現的可能,所以也不能完全不管債券的未實現損益,為了適當的處理這個問題,可採保守的方式來管理債券的未實現損益(利率風險)

    • 當有利率虧損時,一定要計入利率風險
    • 當有利率獲利時,則要忽略掉利率風險,只算債券本金+到期殖利率的收益
      (有未實現利率獲利時,不要算在裡面在本質上是OK的,如果買債券原本就是為了產生固定收益,而不是圖短線的資本利得,那麼這個未實現獲利本身就是虛的,只能算是個沒有意義的雜訊,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幻化成債券買入時的到期殖利率收益,雜訊會逐年變小,最終歸於虛無)

    技術上,要如何忽略掉利率風險,請參考此篇『如何忽略帳戶的債券利率風險而只算債券的理論本金+殖利率收益?

    也就是說,在升息循環末端買入債券,等到利率跌下來之後,就採取完全忽略利率風險的記帳方法,如此期貨的真實績效就不會被干擾,而若干年後,當又有另一波升息,且根據升息路徑判斷,會明顯大幅升破之前買入債券的利率,則在庫存債券的到期殖利率損益兩平點快被碰觸到之前就先賣掉債券,待這波的升息循環末端再建立新的債券部位(趁著這波機會,也可順勢延長債券的到期日),如此的話,整個過程就都不會有計入債券的利率風險而影響期貨績效的時候,唯一的可能就只在初期建立(或重新建立)債券部位時,誤判升息循環的終點利率,此時上面的『粗估干擾程度(%)』公式所算出來的值就不只是干擾而已,還會造成整體績效的未實現虧損,所以最好該買多少債券,還得要考量這點,如果該公式算出來的值讓你感到不舒服,就應該

    • 降低債券市值佔總資金的比例
    • 或者,縮短修正後存續期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僅顯示與本文切題的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