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搞不懂這個道理,明明實單交易數年都沒事,報酬率也確實不錯,但為何長期MDD%仍須壓低呢?另一方面,有些人懂這個道理的,但仍知易行難,原因大多是因為資金規模與人格特質
時間拉長後的MDD%變大
以Warren Buffett投資組合為例,此投資組合僅由兩個ETF組成,近5年與近100年的MDD,列舉如下
- 近5年(2019/4 ~ 2024/4)
- 第1大MDD%=23.08%
- 第2大MDD%=17.49%
- 近100年(1924 ~ 2024)
- 第1大MDD%=79.29%
- 第2大MDD%=45.52%
- 第3大MDD%=40.52%
- 第4大MDD%=39.67%
該投資組合近5年實戰的最大MDD僅23.08%,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近100年,則最大的MDD會變成79.29%,縱使忽略掉這個最大的MDD,只看另外三個次大的MDD也都是40%左右,相當於原本近5年MDD的2倍大,這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隨著時間的拉長,之前實戰數年的MDD是會變大的,為何會變大呢?當時間短的時候,遇到的狀況是比較侷限的,但隨著時間的拉長,各種可能都更容易顯露出來,不容易碰在一起的狀況也容易兜在一起,所以MDD才會隨著時間拉長而變大
無關操作技術
時間拉長後的MDD%會變大,以客觀的角度來看,是很單純的時間長短與機率高低的相關性問題,跟操作技術無關,所以千萬別誤以為自己操作技術好,這種事就不會發生
事實上,若以心理層次的角度來看,反而會更容易發生,因為當MDD%高到某個程度時,心裡狀態會不穩定,反而更容易會因為心理因素而把事情搞砸,再進一步來看,如果你曾細心觀察過之前實戰交易時的數次MDD%高點,應該會發現MDD%高點附近的前後常常會伴隨生命中其他很不順遂的事情,屋漏偏逢連夜雨似乎常常發生,此時心裡狀態必定更浮躁,更容易搞砸交易,無論是主觀交易或程式交易,都是
重傷後需要更大的復原力道
如果平時實戰時投資組合的整體MDD就可輕易看到40%~50%,那等超出預期的大MDD真正降臨時,會需要更大的復原力道,舉例來說,隨著時間的拉長,當MDD某年終於由平時的40%飆升到80%時,則復原力道要400%才能復原,資產跌80%,卻要五倍大的400%,才能再讓資產回到原點或創新高
(1 - 80%) * (1 + 400%) = 100%
長期交易下來,某些年份不賺錢在所難免,但應避免任何一年有大幅度的虧損才是,這也是平時MDD就應壓低的原因,否則受一次重傷,就要花更多時間方能復原,不過如果多花時間尚能復原,這樣還算好的,最怕的就是不知如何善後,結果兵敗如山倒,我聽我同學說過一個例子,他的同事之前玩股票每年都賺錢,但突然有一年虧大錢後,賠了數百萬,之後為了更快能復原,除了融資外,竟然還重壓飆股(警示股或處置股,需先繳預收款的那種,好幾分鐘才搓一盤),結果當然事與願違,受重傷後一種是變沮喪,另一種則是變的更瘋狂,後者無疑是雪上加霜
知易行難
縱使知道MDD會隨時間變大,所以平時就應把MDD壓低,但MDD一壓低,報酬率就會同時變低,如果資金小,要滾到牛年馬月呢?這是知易行難的一種狀況,如果年輕的話,或許可以試著承擔高一些的MDD,只要幾年內本金滾起來,再收手改用壓低MDD的模式來交易,反正失敗了,年輕還可重來,傷害不大,但年長者,就真的不適合這麼做
不得不說,資金規模差異確實很不公平,容易形成阻隔富人與窮人的一道牆,富人重風險,窮人重獲利:資金規模大者,一方面可以建構投資組合來壓低整體的MDD,另一方面又因為不缺錢,所以可以接受伴隨低MDD的低報酬率,所以長期下來存活率更高;而資金規模小者,較不易建構有效率的投資組合,本來MDD就相對高,但又急著把資金滾大,因而更傾向選擇伴隨高報酬率的高MDD,所以長期下來掛掉的機率就更大
知易行難的另一種狀況是,有一些人嘗過了高報酬率的甜頭後,縱使資金規模已經變大,也知道時間拉長MDD會變大這個事實,但仍不願意壓低MDD,這個就牽涉到人格特質的問題了,通常八字命盤有【財破印】情況的人,會比較不願意以壓低MDD的方式來交易,因為太無趣了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僅顯示與本文切題的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