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30

最常見的債券贖回模式(FINRA與公開說明書查閱)

使用IB的TWS查看某檔債券是否可被贖回,通常會看到只有在到期前的最後六個月或三個月時才可用100的價格贖回(如下圖所示),但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很可能不是,反而比較可能會是現在最常見的兩段式贖回模式(而TWS 只列出第二段的傳統贖回)

  1. 第一段Make-Whole贖回:在第二段開始前,隨時可採Make-Whole Call模式贖回
  2. 第二段傳統贖回:在第二段開始後,只允許傳統贖回


FINRA與公開說明書查閱

FINRA網站改版後,已無法查到公開說明書了,如果有嘉信理財帳號的話,可改用此文的方式查看完整贖回條款(此方式更方便):『在Schwab查詢債券贖回條款

以上面那個債券為例(我們所熟悉的CME交易所債券),進一步查閱完整贖回條款的步驟如下



用瀏覽器打開下面這個FINRA債券查詢連結







兩段式贖回對投資者的影響

這種兩段式贖回模式是目前最常見的

  1. 第一段Make-Whole贖回:在第二段開始前,隨時可採Make-Whole Call模式贖回(相對公債殖利率上調某個基點數)
  2. 第二段傳統贖回:在第二段開始後,只允許傳統贖回(此短通常只在到期前3~6個月,贖回價通常為100)

傳統贖回對投資者是不公平的,專門設計來吃投資者豆腐,而第二段的傳統贖回只有六個月,時間很短,而最後六個月市場價格本來就會收斂到逼近100,所以縱使最後真的有被吃到小豆腐,其實也還好

而第一段的Make-Whole Call對投資者是最友善的(反而對發行者較不利),友善程度完全取決於折現率(=相對公債利率+上調基點數,其中相對公債殖利率是變動的,而上調基點數是固定的):

  • 當折現率(相對公債利率)降得越多,投資者可拿到的補償就會越多,當降到趨近於零時(假設上調基點數也是趨近於零,當然實際上不可能為零),相當於投資者不用被綁住後面的時間,就可免費拿到後面的全部收益
  • 當折現率(相對公債利率)<買時的YTM,則贖回價格會大於買進價格,也就是會產生價差獲利
  • 當折現率(相對公債利率)=買時的YTM,則贖回價格會等於買進價格,也就是沒有價差損益
  • 當折現率(相對公債利率)>買時的YTM,則贖回價格會小於買進價格,也就是會產生價差虧損
  • 當折現率(相對公債利率)=票面利率,則贖回價格會等於100(贖回價格的下限),也就是說,不管債券在任何情況被贖回,此時的價差虧損就是極限值
(上面的價差損益都假設價格收斂對殖利率的補償效用可被忽略)

雖然當折現率(相對公債利率)>買時的YTM時,如果被贖回,會產生價差虧損,但以投資者的角度,債券本來就應該要買在升息循環的末端,也就是買在殖利率相對高的時候,但萬一之後又面臨另一輪新的升息循環時,如果預期此次升息路徑會衝破之前買進時的利率時,投資者本來就可以選擇賣掉債券,等快到升息循環末端時,再買回來或買其它天期更長的債券(趁機延長債券的剩餘時間),以這個角度來看,Make-Whole Call的潛在價差虧損也不至於發生

反過來,站在債券發行者的角度來看Make-Whole Call,在低利率時期,是比較不會想贖回債券的,因為相當於要付解約金,市場利率越低,付的越多,而在高利率時期,如果市場利率遠高於之前發行的票面利率,或許還比較可能贖回重新發行,但此時的贖回重新發行,就不是為了吃投資者的豆腐,而是為了提高募資的競爭力了


IB的贖回欄位

目前Callable欄位目前只有傳統的贖回才會是Yes,也就是如果債券只有Make-Whole Call條款,則Callable欄位的值仍會是No

但未來此部分會調整,根據IB的說法,如果債券只有Make-Whole Call條款,未來會調整成

  • Callable欄位值會是Make Whole
  • 或者,Notes欄位會顯示Make-Whole Call的相關內容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僅顯示與本文切題的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