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不要跟別人比較短期投資績效

基於每個人不同的財務考量,有人追求短期快速致富,有人追求長期穩定獲利,這兩種類型的投資績效實在不適合放在一起比較短期績效,縱使採用的是風險調整後報酬(Risk-Adjusted Return),也不適合,原因在於其風險可能採用平均值,而且短期風險可能會失真


短期績效以報酬率比較不適合

追求短期快速致富的人重獲利,而追求長期穩定獲利的人重風險,所以直接比較短期的報酬率,完全不管風險,這樣的績效比較不恰當,是很容易理解的


短期績效採用風險調整後報酬也不適合

那如果把風險納進來,採用風險調整後報酬,不就可以進行短期績效比較了嗎?但其實仍然不適合,有些風險調整後報酬裡面的風險採用平均化的概念,例如夏普值(Sharpe Ratio)、索提諾比率(Sortino Ratio)這兩者的風險都是內含平均化的概念(差別只在索提諾比率去除掉了上行標準差),風險平均值的概念比較像是平時績效往下拉通常會拉回多少,而風險最大值的概念則是績效往下拉最嚴重時會拉回多少,有實務交易的人都知道,真正會讓人進退兩難,先是變得瘋狂,再變得沮喪,最後破產(或資金只剩一點點),往往都是績效往下走,最嚴重的那次(MDD;Maximum Drawdown),也就是風險最大值,而非風險平均值,所以回測交易時我們總是看MDD,而非所謂的風險平均值


短期績效採用MDD的風險調整後報酬仍然不適合

那如果風險調整後報酬改用MAR(裡面的風險直接使用MDD,風險最大值),不就可以進行短期績效比較了嗎?很不幸的,還是不適合,因為短期風險可能會失真,短期的MDD可能會很小,但時間一拉長,真正的MDD才會跑出來,以這兩個被動式投資組合為例

  1. Warren Buffett Portfolio
  2. Harry Browne Permanent Portfolio

(資料來源:Lazy Portfolio Etf官網)

上圖的左半部是Warren Buffett Portfolio,右半部是Harry Browne Permanent Portfolio,【Ratio: Return / Deepest Drawdwon】欄位即是MAR

  • 如果我們只看短期的近3年、5年、10年,都是Warren Buffett Portfolio的績效(MAR)稍微好一些(約50%或更小的差距)
  • 但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到近20年、30年、最長的155年,則會變成Harry Browne Permanent Portfolio的績效(MAR)獲得壓倒性勝利(約100%左右的差距)
  • 因為短期的近3年、5年、10年,兩者的MDD沒有明顯的拉開,但長期的近20年、30年、最長的155年,兩者的MDD明顯的拉開了,這就是短期風險可能會失真的明顯例子
  • 如果只看短期,在風險失真的情況下,會誤以為Warren Buffett Portfolio的績效(MAR)比較好,但以長期來看,Harry Browne Permanent Portfolio的績效(MAR)才真的是顯著比較好的
  • 風險的可怕之處,在於其不容易量化,而且就像病毒一樣,有時會有潛伏期,時間久了才會整個跑出來


追求長期穩定獲利者該如何比較績效

  • 盡量不要使用內含風險平均值概念的風險調整後報酬,可採用MAR這類的風險調整後報酬來比較(但標的比較期間須相同),因為風險平均值不會讓人破產,風險最大值才會
  • 既然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獲利,那就不要比較短期績效,要看就要看長期績效,因為短期的風險可能會失真
  • 市場上能長期存活的人並不多,且資料也不透明,所以也不適合互相比較
  • 真的要比較長期績效,可使用公開透明的資料來源,分別算出高標與低標的參考值
    • 可把主動型基金長期的MAR最高的那幾檔,當作長期績效高標的參考值
    • 可直接把Harry Browne Permanent Portfolio當作長期績效低標的參考值(Harry Browne Permanent Portfolio是眾多風險不高的被動式ETF投資組合中,長期MAR相對高的一個,本投資組合早在70年代就被提出來了,近50年的績效都是樣本外的績效,非最佳化績效,所以績效是可信賴的)
  • 強化心理建設:不要因為別人驚人的短期報酬率而有所動搖,如同龜兔賽跑的情境,追求長期穩定獲利的過程比較像烏龜,而追求短期快速致富比較像兔子,長期複利滾下來,烏龜未必會輸。龜兔賽跑的故事中,烏龜雖慢,但不太休息,而兔子雖快,但偶爾需要休息,投資績效中的休息指的是,歷經一次大幅度的Drawdown時,需要更大幅度的獲利才能恢復(例如,當資產跌50%,卻要兩倍大的100%,才能再讓資產回到原點或創新高,而當資產跌到80%時,竟要五倍大的400%才能復原),在資產回到原點或創新高之前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休息,在長期滾複利的過程中,休息對兔子是不利的,而烏龜因為不太需要休息,所以這部分烏龜會有優勢,雖然這段話定調為心理建設,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如同這句英文諺語:『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僅顯示與本文切題的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